English

漫谈网络化经济对未来社会的影响

1998-07-10 来源:光明日报 姜奇平 包霄林 我有话说

网络新政?

包:知识经济是眼下一个热门的话题。但我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个概念。前不久我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,与会专家有相当部分人认为,还是提“信息经济”为好。也许可以这样理解:信息经济的提法反映了未来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,因为未来社会生产的工具手段和核心资源都变了;知识经济的提法则只代表这种变化的结果——知识创新。不管叫什么名称,它们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,而且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。

姜:确实如此。在这方面领先的美国已经提出了他们的纲领,值得我们参考。今年2月26日,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一篇被称为“网络新政”的演说,它有三个主要之点:一是经济上,全力支持电子商务,在未来六年内暂缓对在网上交易的货物和服务增收额外的赋税;二是要保持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;三是政府出钱把美国文化送上网。这个“网络新政”涉及政治、经济和文化。

网络化经济的特点

包:随着网络化经济的发展,将使社会经济发生重大的改变,人们在使用工具、占有工具、所有制形式、企业(事业单位)的组织形式、货币交换形式等等方面,都将发生重大变化。不要说这些离我们还很远,因为前不久联想集团在第100万台电脑下线的同时,它的内部组织机构也进行了改组:集团领导体制由舰队(旗舰)式改为网络式——以事业部为经线,以制造平台、市场平台、行政平台为纬线进行管理。当然,网络经济最重大的变革还是发生于生产与流通领域。

姜:我在《21世纪网络生存术》一书中提出,网络经济将形成直接经济,它是相对于传统迂回经济而言的。工业经济采用迂回生产方式,“迂回”主要表现在对物化生产资料的依赖上;信息经济则采用直接生产方式,“直接”主要表现在用直接的信息交流替代迂回物耗。作这种区分的依据是生产方式的不同,为的是比较直观地说明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对立在什么地方。我发现,许多人说工业经济与网络经济、信息经济、知识经济有不同,但他们只把后者理解为工业社会的一种补充,这不利于把握信息经济的革命性质。工业社会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迂回生产,通过拉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间链条,来取得价值回报;而信息社会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,是缩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,通过直接快速贴近目标,来获取价值。数字化网络对时空的这种“合力”所产生的生产力,正好为削减不必要的中间环节,提供了现实可靠的基础。信息经济把工业社会所珍视的大厂房、大商场、高物耗、多层次之类统统挤到了价值表的边缘位置上,就像工业社会把农业挤到基础产业和夕阳产业位置上一样。这样一来,当前社会由产销脱节造成的经济波动,通过信息及其相应体制熨平和弥合了。信息化越充分,供求双方就越默契,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就越少,经济就越持续(增长)、(通货)稳定、(就业)健康。

包:工业化社会的迂回生产以及增加流通环节,都能使产品不断“增值”。但在网络化经济中,中介性的生产与流通环节被消解了。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直接生产,特别是企业实行柔性(Flexible)生产和灵捷(Agile)制造后,消费者自己可以在网络上提出要求,把自己需要购买商品的特征、尺寸等数据输入进去,然后通过电子付帐,整个事情就结束了,剩下的就是静等厂家送货上门。在网络化时代,消费者也部分地成为生产设计者了。这表明,产品成本已经与批量无关,而且真正做到了零库存。

姜:网络化经济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中介的逐渐消解。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,很多大型商场将要被淘汰。据估计美国1996年网上商品交易营业额约5.18亿美元,到2000年,全球公司和个人在网上购物据估算将达到3000亿美元。在家上班族也不断增加,从而大大减轻道路交通、能源、办公大楼以及一切与之相关资源的压力。现代传媒和出版物也将受到挑战。人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媒体推出的报道和广告,而是主动有选择地挑选自己所喜欢的信息。

包:是的,许多人一年前还不知INTERNET为何物,现在正熟练地按1,F7,抱怨网上速度太慢,可见网络的魅力。当然,也有很多人目前不知该“自投哪家罗网”。同时我们也应看到,网络化经济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问题。以大商场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商业已经形成了一种商业文化,未来社会人们如果都在网上购物,冷冰冰没有感情、缺少感性认知因素等等不说,还可能丧失一种文化体验,失去不少乐趣。中介的消解是一种趋势,但这对于工业经济形成的劳动分工又是一个挑战。人类社会有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层,通过网络能否克服不完全信息,全面准确地考虑市场价格和消费偏好?我看很难。另一方面,社会人群总是以类区分的,任何时候总有“意见领袖”。我们不可能把网上所有的地址都搜寻一遍,以求最佳的选择。那样做是不经济的,低效率的。

姜:我觉得,所谓完全信息是一个工业时代的经济学问题,它指的是通过价格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。价格是一种工业时代的信息,是一种“典型化”的信息,事实上人的需求及其满足,还有许多细节的信息,是价格信息所不能包容的。在信息经济中,人们的个性化选择,带有很大偏好的成份,不一定非要认同同质性的普遍的信息。如果只是考虑市场价格,电脑网络是可以承担的;而消费偏好,属于个人领域,没必要为此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通用信息去规范。至于商业文化,既然是有条件地形成的,也会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。

虚无飘渺之网对理论的挑战

包:网络化经济的发展,将对现有的奠基于工业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提出挑战。

首先,是对生产力理论。由于未来社会化生产的工具手段不再以大机器为主,而是(借助于大机器)以网络为主,社会的核心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信息与知识,因此,网络和信息构成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内容。随着社会进步,人类操作生产工具越来越省力,但其做功却越来越大。这种现象在旧时代是无法预料也无法解释的。

其次,就是劳动分工理论。社会化工业生产造就了越来越细致的分工,但在网络上,旧式分工会被打破,旧式中介经济组织会被淘汰,但肯定又会出现新的分工。由于人的智力上存在巨大差异,不同的人群使用社会核心资源信息效率不同,价值不同。网络的社会集成化程度会增加,而人的个性化特点也更加突出,这种双向的发展,将体现“主体间性”的增强。

姜:此外还有对产权理论的挑战。现代产权理论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,以物质的、货币的资本表现出来;现有的产权理论对公共物品解释力很弱。面对着大量的“搭便车”现象,它无能为力,对公共品的问题,经济学家往往向政府身上一推了事。但是网络信息服务这种公共品如何定价?我们不能用工业经济时代的规则来给知识、信息这种资源定价。未来社会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,“公共物品”会越来越多,外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,这是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学理论所无法解释的。从公共物品中,最终要发展出一种人人所有的产权制度。当然,经济学最根本的转变,是从过去工业时代经济学以货币为中心,转向以信息为中心。

包:现代信息经济学也讲信息问题,但主要是针对微观信息经济,侧重于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及如何激励人们的经济行为。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莫里斯教授等人,就是鼓励对这方面的研究。但我们看到,目前经济学界对于信息劳动、信息产业的特点、特别是信息服务的价值等,很少研究。因此网络化经济也对传统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。目前的信息经济学专注于信息不对称问题,其实,信息不对称还有另外一种意思,即不同的人利用信息、知识的能力、效率、效用是不同的,即使同样的信息给不同的主体,它所产生的效用也不会一样,这里就有信息增值的问题。这是另一种类型的信息不对称,而传统的信息经济学和价值论对此没有涉及。另外,充分利用网络也会大大增值,即网络增值。有的专家指出:将来谁掌握公共网络服务业的经济规律,谁就将执未来经济的牛耳。

姜:博弈论意义上的信息经济学,实际是微观信息经济学。人们一般习惯先搞出微观经济学,再搞宏观经济学。但这并不是必然的顺序。事实上,美国现在正在发展宏观的信息经济学理论,代表作是美国商业部的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》。关于信息的宏观经济学,中心问题是研究信息对增长、通胀和就业的决定作用。它将继博弈论之后在美国形成一股新的热潮,最终结果,将是为“新经济”(知识经济)提供基础理论一级的支持。至于信息不对称,莫里斯主要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。但更具有根本意义的,是宏观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,即政府与百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。这种不对称,是与工业社会异化相适应的。马克思所说“人的复归”要想实现,就必须扬弃这种信息不对称。事实上,亚洲金融危机已表现出一种趋向,即代表国家意志的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权,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(即信息支配资金)的双重挤压下,受到来自非政府组织、甚至掌握信息的个人炒家的侵蚀。今后政府与百姓信息不对称是否还能继续维持,有待实践检验。公共品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对工业经济的真正冲击,不是取消市场经济,相反,是在市场作用下,更直接地贴近最终消费者,包括削弱由工业经济迂回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,实现经济的民主化和人性化。

(作者单位:姜奇平: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;包霄林:光明日报评论部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